《是,大臣》:政治喜剧背后的英国文官制度(上) | 小惑剧评
引言
很难想象,一部上个世纪80年代的政治讽刺剧,还在我们之间推荐流传,每集一句 “Yes,Minister”的点睛台词,能在荒诞与讽刺中勾起无数人的笑点,作为西方议会民主制度的奠基人,英国的政治文化成为了一种别具特色的资源。
《是,大臣》系列剧的推出,正是英国人对自己政治制度的一次严谨又诙谐的记录观察,虽然有夸张化的设计和戏剧化的处理,但现实总比剧情更drama。在欣赏这部政治喜剧的同时,我们也借此一窥白厅不断循环上演的大臣故事,思考其背后政治制度运行的种种有趣机制。
《是,大臣》封面图
01 《是,大臣》简介
《是,大臣》作为一部政治喜剧,毫无疑问是成功的,虽然编剧借剧中人物之口自嘲道“讽刺政府的剧堪称史上第二无聊”,但其获得的荣誉和奖项以及空前的影响力,都证明了它不可思议的受欢迎程度,甚至时任首相——当时正着手于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撒切尔夫人,都忍不住来剧中客串一把。
撒切尔夫人客串现场
尤其是饰演汉弗莱爵士的Nigel,四次提名BAFTA(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电视奖)——有趣的是,他每次都打败了饰演大臣哈克的Paul夺得奖项。除了长难句的语言艺术夺得掌声,更重要的是,这显现出人们对其扮演的英国文官尤其是高级公务员形象的认可,再次印证了《是,大臣》系列剧对英国文官制度的生动刻画。
Nigel获奖BAFTA
《是,大臣》是一部情境喜剧,也是一部政治讽刺剧,但在我看来,它更像是一部英国政治的“纪录片”,神预言一般的剧情与现实生活神奇重合,看似打趣的政治箴言总能有迹可循。四十年过去,《是,大臣》的魅力,并没有随着时间流逝而消失,反而在荧幕的方寸之间,让蕴含万千的政治文化不断上演,吸引我们反复品读。
02 英国文官制度的基本情况
文官制度,是指西方国家的政府,以法律为依据对各级文官分门别类进行管理的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它在1870年就确立了文官制度,截至目前已经有超过一百五十年的历史。
英国政府机构的人员是由政府官员和公务员两部分构成的。政府官员包括大臣、国务大臣、政务次官等一系列政务官;公务员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行政类公务员,包括常务次官、副常务次官、次官等一系列事务官。
《是,大臣》系列剧,正是围绕吉姆·哈克代表的内阁大臣,与汉弗莱、伯纳德代表的公务员展开的政治交锋。作为文官制度中的高级公务员,“汉弗莱们”与政府中各项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密不可分,正是这群行政精英影响和决定着英国政府和英国文官制度的风格和特色。
剧中虚构部门DAA的组织结构图
文官的出现,解决了长期以来英国政坛因内阁轮替而产生的政策无法延续、行政效率低下等问题。文官专注于政策的落实并不断提升办事效率,成为了政务官的得力助手,是国家机器中隐性知识传承和信息传递的中坚力量。
同时,文官在“政治中立”“常任制”等的加持下,不随执政党的更替而改换,无论哪个政党上台,文官们都要忠实为其服务,文官体系并不受到触动,保证了英国政府“前台轮流执政,后台永不更迭”的政治连续性,满足了英国现行政治体制的需要。
03 英国文官的政治地位与作用
英国文官必须服务于不同党派的连续政府,所以他们被要求严格保持政治中立。在文官应该在政治上保持“中立”的传统原则之下,英国禁止文官参加政治活动。
英国之所以对文官在政治上进行如此严格的要求,是因为大臣在政府各部门中必须依赖文官对他们的忠诚与合作,只有在文官没有政治化的情况下,才能保证他们没有党派观念而严格秉公办事。
以社会公器自居的汉弗莱
文官任职时间长、垄断信息、掌握资料,在政治的实际运行过程中,他们通常能参与政府决策和执行,不过在英国,文官特别是高级文官打交道的对象主要是内阁大臣。
政府任期成就的大小,往往不仅取决于内阁的才能与内阁内部的协作,还取决于大臣们与常任文官的合作情况。因此,几乎每届政府的大臣都十分重视处理好与文官的关系。
DAA三人组
在(上)篇中,我们简单介绍了《是,大臣》系列剧集,初步认识了英国文官制度的基本情况,理解了英国文官的政治地位和政治作用。
关于文官与大臣对于主导权的争夺,以及高级文官的“抱团”、英国文官的福利等内容将在(下)篇进行介绍,感兴趣的朋友们请继续关注小惑吧~
编辑丨张 萨
一审丨张楷琛
二审丨张美诗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